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立法會區諾軒議員在2018年5月3日行政長官答問會的提問以及特首的即時回應

以下節錄自立法會區諾軒議員在今日 (5月3日) 行政長官答問會的提問以及特首的即時回應:

區諾軒議員:其實我很同意如果官員答問題真的可以回應到問題,其實可以節省立法會很多時間,當中「一地兩檢」都有這些問題,但我今日不是想問「一地兩檢」的問題。我想問一個關於大專教育的問題。
  特首,其實我在城大、中大都有教學工作,即是在立法會以外都有教學工作,但是我也見到很多同工其實近來都有很多不同挑戰,包括你可以見到理工大學最近有一些社工導師一次過開除了他們,另外又見到城大有一個文憑課程最近亦要停辦。其實是甚麼呢?我留意到今日《明報》吳曉真女士寫了一篇文章,她說教資會近十年來有三大趨勢,包括研究的撥款項目五花八門、八大競爭很激烈,第三就是有一個很嚴厲的賞罰機制,令競爭真是你死我活,但是問題根源她說在哪裏呢?就是二○○四年,二○○四年教資會佔政府總開支六個百分比,但到今日就跌至四點二個百分比到四點五個百分比。林太,其實現在我們經常講「庫房水浸」、「庫房水浸」,但你見到現在就算大專的職工、一些教學職工都是受到朝不保夕的挑戰時,你會不會承諾可以加回大專教育的一些開支呢?
行政長官:區議員可能要明白教資會撥款的計算方法,每三年我們跟它重新評估一次,過去這十年你說沒有大幅增長,這是理所當然,因為學位沒有增加。當然,你可以批評學位沒有增加的現象,但你不能批評我們好像欠了大學撥款,因為它做的事是沒有增加,那15 000個學位——現在15 500,因為加了幾百個給教育大學——是沒有增加的。在學位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相對於其他的醫療開支、福利開支,當然看不到它有大幅增長,但在其他香港青年要讀的專上教育,我們有增加。今個學年我們推出了免入息審查資助在中學文憑試考到「3322」的同學進入自資院校學士學位課程,如果你留意我的書面發言,已經有兩萬個同學每年拿到免入息審查的三萬元,那就是我們在高等院校教育的撥款。另外有一個120億元的宿舍基金正待大家審批,這就是給八大的,所以我們真是沒有欠大學撥款。
  另外你提到,雖然不是問題,區議員可以放心,各位議員,我上任之後很重視大學院校的自主,我已經通知了院校有很多事情都不要問我,作為校監,我也只是一個ceremonial的校監,院校應該發揮自己的管治能力,以院校自主處理大學裏各方各面的問題。多謝。
區諾軒議員:林太剛剛都有說到其實真是學位很不足的問題,你說我可以批評,我相信在座大家都會批評,因為根本我們的大學學位跑輸了附近城市。我們立法會經常說甚麼競爭力,甚麼也好,其實你這一點就已經很說不過去。我很希望投放資源,當然第一一定關於學位,第二就是我剛剛說了大專很多教學職工的問題,其實真是需要正視。政府能夠影響的當然不是直接影響院校自主,但是教資會的機制,以及怎樣保障教學質素,好像我這些兼職講師,也不知教到何時,有些可能幾份兼職湊做一份全職,有些教授教了六年跑不夠數又跟着離開院校,其實這些問題都很需要正視,你同不同意,特首?
行政長官:區議員,如果我們是希望見到特區政府,特別是特首本人不要介入院校管治,這就包括院校人力資源的管理問題,所以我還是覺得這最好交回大學自己處理。但如果你說有個別教職員覺得大學非常不合理,甚至違反合約,諸如此類,那就提出投訴,有關當局一定會跟進。
  至於學位數目問題,其實自從推出了免入息審查的每年三萬元在自資院校學士學位課程津貼,所有在香港DSE考到入大學門檻,即今日的「3322」,已經全部有學位,所以根本問題大致上已解決。但如果你說同學一定要入八大,就衍生另一個問題——我們有十多間自資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都是認可、審批的,為甚麼又不用照顧它們?我不是刻意照顧它們,但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生態,在高教方面事實上有不同的提供者,我覺得今次我們推出免入息審查的資助集中給自資院校,是一個比較平衡的做法,而似乎亦得到學校當局和受惠學生的歡迎。

(http://www.info.gov.hk/…/gener…/201805/03/P2018050300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