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是 Patrick KT HO,在2005年至2007年就讀應用數學系(下稱 "AMA")兼讀制的統計及電子計算(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今次我是以 AMA 舊生的身份就 AMA 老師被校方以不公平及不合理手法處理員管問題第二次表達一些意見。
雖然我2000年中五會考的中國語文科的整體成績只是剛剛合格,但憑我在職場的工作經驗,本人認為此所謂「校方回應」幾乎沒有任何管理層(特別是高等教育界)的風格之餘,亦有點「誤人子弟」。因此本人首先稍為「拋書包」,羅列本人認為在中文寫作角度有問題的地方:
(1) 即使此張回應是在香港理工大學 (PolyU) 的民主牆張貼,但正式的公文不應只出現簡寫,例如「理大」、「教育資助委員會」。
註:我認為回應中提及的「教育資助委員會」是指特區政府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UGC)。
註:我認為回應中提及的「教育資助委員會」是指特區政府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UGC)。
(2) 第三段第二行似乎多了個標點符號 "("。另一方面,如果要採用(...)的話,... 應該是補充前述的說話,故此在 "(" 之前不應落其他標點符號。
(3) 在第三段的上半部分一共出現了8個逗號,如果這篇「校方回應」是演講辭的話,講者就慘了!各位如果考過香港各式各樣的語文或文學科考試的時候,都會緊記老師經常提及,要寫得簡潔之餘,亦要有適當停頓位置的。我亦有學習普通話,普通話老師經常提及的「抑揚頓挫」似乎亦是類似的概念。
(4) 最後一段的兩句句子根本沒有關係。每段的第一句是重點,而之後的句子只是就於此開段句加以補充而已。
我稍為「拋完書包」後,以下是本人就此所謂「校方回應」,要質詢的問題,煩請校方務必逐條問題(包括問題內的細分問題)回應。
(1) 就有關此「校方回應」的發放事宜:
(a) 此「校方回應」是陳常務副校長單方面回應,抑或是陳常務副校長代表 PolyU 的校長室 (Office of the Principal) 提出回應?
(b) 在發出此「校方回應」之前,大學的校董會 (The Council) 的大部分成員是否得悉?
註:抱歉我對於 PolyU 的管治架構並不熟識!
(a) 此「校方回應」是陳常務副校長單方面回應,抑或是陳常務副校長代表 PolyU 的校長室 (Office of the Principal) 提出回應?
(b) 在發出此「校方回應」之前,大學的校董會 (The Council) 的大部分成員是否得悉?
註:抱歉我對於 PolyU 的管治架構並不熟識!
(2) 就以下在「校方回應」的陳述 (重點以引號表示),煩請校方告知哪裡可找到引號內提及項目的相關文件或網頁。如果相關文件或網頁不能公開或只能限閱,請務必適切交代相關原因:
(a) 「教學人員與學生比例一向是院系關注」的重要事項;
(b) 理大設有一套「既定機制決定合約教職員的續約事宜」;
(c) 2012 年,理大按「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指示」逐步停辦 8 個高級文憑課程;
(d) 校方已向「受影響的教學人員」作出「詳細的解釋」;
(e) 理大各學系,包括應用數學系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質素保證機制」去確保教學質素。
(a) 「教學人員與學生比例一向是院系關注」的重要事項;
(b) 理大設有一套「既定機制決定合約教職員的續約事宜」;
(c) 2012 年,理大按「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指示」逐步停辦 8 個高級文憑課程;
(d) 校方已向「受影響的教學人員」作出「詳細的解釋」;
(e) 理大各學系,包括應用數學系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質素保證機制」去確保教學質素。
(3) 針對「校方回應」的第三段:
(a) 本人由此段的理解提及的「兩個主要原因」分別是:
- 按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指示逐步停辦高級文憑課程 (2012年),以及;
- 因3-3-4 新學制而產生的雙班年完結 (2015年) 。
(a) 本人由此段的理解提及的「兩個主要原因」分別是:
- 按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指示逐步停辦高級文憑課程 (2012年),以及;
- 因3-3-4 新學制而產生的雙班年完結 (2015年) 。
但「校方回應」提及完上述的「兩個主要原因」後就有以下「見解」:
過去五年(2012-2017)修讀應用數學系科目的學生人數銳減 23%,但同期的教學人員數目只減少 4%。
(i) 此「見解」與上述「兩個主要原因」有什麼關係?
(ii) 依照此「見解」的邏輯,在某段時期學生人數的跌幅越多,咁教學人員數目應該要再減多 d呢? 如果果真如此,作為從事官方統計分析工作接近十幾年的我,希望校方能分享相關「見解」的統計方法學 (類似例如 predictive analytics, statistical inference, optimisation, yield management 等等)或具體運作。我相信政府當局或相關智庫組織都會有興趣如何加以利用此「見解」達至善用政府公帑的目標。
(iii) 眾所周知,香港監管公營服務機構的收費機制而訂立的可加可減機制 (Fare Adjustment Mechanism) 並不是一條簡單的數學方程式,例如港鐵的可加可減機制的方程式包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工資指數變動及生產力因素等等。因此校方或其他有興趣人士請務必看看以下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見解」的思緒:
終止聘用合約人數 =
W1 * 過去 n 年修讀某學系科目的學生人數的跌幅 +
W2 * 過去 n 年教學人員數目的跌幅 +
其他人為因素
W1 * 過去 n 年修讀某學系科目的學生人數的跌幅 +
W2 * 過去 n 年教學人員數目的跌幅 +
其他人為因素
註: n 是幾多年,W1 及 W2 是一個加權數字
(b) 校方究竟如何得知受影響的教學人員理解這項決定(例如逐個受影響的教學人員問、問他們的系主任、又或者見他們沒有情緒波動就當他們理解、運用讀心術等等)?
(4) 校方又如何得知是次事件絕不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5) 在 PolyU 網站刊載的《策略發展計劃 2012/13 – 2017/18》(下稱「策略計劃」)當中提及大學主要有兩個核心功能,分別為「學與教」以及「研究」,當中輔以五大策略範疇,並相輔相成。因應最近的事態發展,本人認為以下在此「策略計劃」提及的主要目的已經形同虛設。因此本人希望校方如欲摒棄或部署削弱下列主要目的之時,亦應該稍作交代是否有更加前瞻性的策略目標,以供學生及教職員得悉:
(a) 核心功能
(i) 學與教
- 主要目的5:在挽留及晉升教學人員的制度上,表揚及獎勵優質教學,並為教學人員的發展及評審提供支援,以提升教學素質
(i) 學與教
- 主要目的5:在挽留及晉升教學人員的制度上,表揚及獎勵優質教學,並為教學人員的發展及評審提供支援,以提升教學素質
(ii) 研究
- 主要目的7:取錄來自不同文化、種族及社會經濟背景的研究生,加強及豐富他們的研究與學習體驗
- 主要目的7:取錄來自不同文化、種族及社會經濟背景的研究生,加強及豐富他們的研究與學習體驗
(b) 策略範疇
(i) 國際化、品牌建立
- 主要目的1:營造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促進日趨多元化的學生及學術人員的發展
(i) 國際化、品牌建立
- 主要目的1:營造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促進日趨多元化的學生及學術人員的發展
(ii) 延攬人才
- 主要目的2:改善新聘及續聘程序
- 主要目的3:增聘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人員
- 主要目的4:提升教職員表現
- 主要目的8:訂立非學術人員晉升進程
- 主要目的2:改善新聘及續聘程序
- 主要目的3:增聘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人員
- 主要目的4:提升教職員表現
- 主要目的8:訂立非學術人員晉升進程
註:有些朋友看完我第一篇意見後,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質疑我寫的意見是否有人「代筆」,我覺得極度遺憾。可能香港社會普遍認為有一定學術成就的人,才可以寫文出書等等。在此本人重申所有意見均由本人原創的,本人亦認為意見在對外發布前無須給予任何人或組織「幫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