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理大學生就事件的評論。
(註:由於理大民主牆空位已沒位,在諮詢作者後,現貼在此)
(註:由於理大民主牆空位已沒位,在諮詢作者後,現貼在此)
豈有此理!不獲續約的教師竟被標籤為冗員
真理愈辯愈明,本人雖然歡迎校方回應問題,但同時必須譴責校方的回應,校方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出發看待六名不獲續約的應用數學系教師,換句話說,這六名教師都是校方眼中的「冗員」,因此必須裁減他們的教席。這個說法不但對矢志作育英才的教師不敬,而且抹煞了這六名一直敬業樂業的教師對理大作出的貢獻。校方必須收回此等言論,否則只會一再激起一眾教職員的怒火。
此外,本人亦要藉此機會反駁一下校方的謬論,校方的聲明中大致提出了三個論點:
論點一:師生比例恰當就代表公帑運用得宜。
教育的目的旨在培育下一代有豐富的知識之餘,亦要有良好的品格。當接受教育後的年輕人學有所成、才德兼備時,我們才可斷定政府沒有白花這筆公帑。如果一個接受完大學教育的人作奸犯科的話,我們可以說花在這個人身上的公帑運用得宜嗎?校方單純從維持恰當的師生比例來避免浪費公帑,反映校方視管理大學如打理一門生意一樣,動輒搬出成本、收入等經濟學的概念來管治學校,難怪理大經常被人稱為學店。要公帑運用得宜就必須確保每一位接受完大學的學生都學有所成、品學兼優,才不負納稅人的期望,而並非從人力資源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明如何把公帑用得其所。
論點二:因為新學制而出現的雙班年已經結束了,學生人數銳減,理應減少教師人數。
先不要論這個說法是對是錯,假設校方所說的都是對的,為甚麼校方不一早通知六名受影響的教職員,讓他們及早另謀高就,反而要到今年三月底才通知他們呢?學校管理層不是早就知悉或預料學生人數將隨著新學制的雙班年結束而銳減嗎?據說校方一般會在合約完結一年之前就通知有關教師不獲續約,以便他們及早找到新教職。反觀今次事件,校方違反一貫作風,到合約完結前三個月才通知受影響的六名教師,如此安排失當,反映管理層作出這個決定時十分倉卒,難免會令人懷疑事有蹊蹺。校方的聲明中並沒有片言隻語交代延遲通知的理由,這令人不禁懷疑這件事可能另有驚人的內幕。
應用數學系從二零一二年起一共增聘了兩名首席教授、超過五名的助理教授,其間亦有多名助理教授擢升為副教授。理大的管理層不是早就能夠預視到新學制而產生的雙班年早晚會結束,屆時定必要裁減教師人數來遷就師生比例嗎?可是校方反其道而行,在這五年來不斷增聘高層的研究人員,這不是與校方要減少教師人數的決定背道而馳嗎?如果研究人員可以增加而教學人員就要減少的話,這就說明理大執意要成為論文工廠,重研究輕教學,視教學為研究的絆腳石。學校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教育的場所,令到學生不論在人格上,還是在知識層面上都能夠有所得著。理大管理層賤視教學,偏重研究,如此捨本逐末,可謂荒謬絕倫。
近年,應用數學系興辦副修課程及新的學士學位課程,本應是用人之際,為何校方會理解為人力資源過盛的時候呢?副修課程及新的學士學位課程應該能夠填補校方口中的「學生人數銳減」的問題,然而校方並沒有提及這個因素,反而不斷強調新學制所衍生的雙班年問題的嚴重性,試圖以此作為不向六名教師的口實。
論點三:理大各學系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質素保證機制,來確保教學質素。
行之有效可算是一些不思進取的人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中國的封建帝制推行超過二千年,即使到了溥儀退位前一刻,亦有很多人認為帝制「行之有效」,不斷為封建帝制的正當性背書。時至今日,大家深深明白到當掌握權力的人不受制衡的時候,這將會為社會帶來多少災難。
上述的例子說明一個由前人所設立的制度不一定是正確的,而且不能夠被推翻。校方必須把該「質素保證制度」的詳情和盤托出,而並非只拋出一個內容空泛的名字搪塞過去,蒙混過關。校方必須交代該機制如何有效保障教學質素不會下降,例如:能否舉一些事例能夠證明這個機制有有防止教學質素下降的效果、這個機制有沒有學生代表參與其中,如果有的話,比例是多少,學生代表的遴選機制又是甚麼等等。
由於今次事件中六名不獲續約的教師均為主要教學人員,這個舉動或多或少都會令人擔憂教學質素勢將受到影響。校方用短短兩行字交代教學質素的問題,僅佔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難道教學質素就如此不值得校方重視嗎?假如校方把維持優質的教育質素放在第一位的話,相關內容定必佔聲明超過一半的篇幅。正所謂:「見微知著」,校方到底有多重視教學質素,大家都心照不宣,不用多說了。
給校方的建議:
最後,校方不妨參考以下的建議,既可以平息眾怒,亦可以給師生一個從善如流的印象,挽回師生對校方失去的信心。
推行小班教學 提高教育質素
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均採用小班教學,但香港政府抱殘守缺,因此小班教學一直是眾多香港教育界人士的訴求,其優勝之處可見諸以下三點。
一、提升教學質素
小班教學有助教師了解班上各個學生的需要,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能力自行調節教學進度,令教學質素提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對在學習上碰壁的學生提供及時的支援,亦可以向成績優異的學生教授一些更深入的知識,拓闊他們的視野。反觀,大班教學的教師連每一個學生的名字都未必能夠全數記下來,惶論要清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及壓力
假如一位教師只需要教授十位學生,即使教師需在課餘時間為每名學生補習,亦不至於令到該名教師忙得喘不過氣來。這樣一來,教師工作量勢必減少,壓力亦隨之而降低,這有助維持教師的精神健康。大班教學的教師即使不用為有需要的學生補習,但他們亦要評改堆積如山的考卷和功課。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試問教師的工作量和壓力又怎可能下降呢?一旦教師精神健康出現問題,輕則教學質素受到影響,重則教師亦有機會患上精神病,難道這是校方或學生樂意見到的結果嗎?
三、達致全人教育
香港一直主張推行全人教育,希望學生不但要學識淵博,亦要品格高尚,有正確的價值觀,將來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教師的職責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令他們不會誤入歧途。小班教學的教師相比之下有更多機會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從而達致全人教育的目的。即使學生偶爾被人蠱惑,教師能夠及時令學生迷途知返,免得學生誤墮法網,恨錯難返。
既然今次的事件已鬧得滿城風雨,校方可以藉此推行小班教學,並以應用數學系作為試點,解決校方口中「人手過盛」的問題。此舉不但可以保留六名資深的應用數學系教師,亦可以測試小班教學的成效,令公帑花得更有意義。
二零一八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