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2018.10.23): 林Sir統計學推測港股最「熊」情況

退休經濟學者林本利(林Sir)的忠實讀者或會記得,他曾教大家利用統計學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分析外幣滙價及恒生指數,提升入市投資的勝算。2015年10月(第417期《iMoney》),港股從「大時代」的高位28588點由落到21000點時,他透過標準差判斷18000點為恒指鐵底,籲學生在20000點水平分段入貨,勝算近七成。結果恒指在2016年初跌至18200點左右便見底,兩年後更創下33484點的新高。事隔3年,恒指再由高峰回落,究竟今次股市會跌至甚麼水平?林Sir近日以標準差分析,推算今次恒指最差情況會跌至21000點。

相信大家在中學數學科也學過何謂標準差。標準差是推算一組數值自平均值分散的程度,±1個標準差較接近平均值,±2個標準差則距離平均值較遠。據常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所有數值平均分布在一個「鐘形曲綫」內,數值在±1個標準差內(圖一深紅色部分)出現的機會率為68.2%,在±2個標準差(圖一深紅色及淺紅色部分)內是95.4%。


林Sir找來1987至2018年9月底的恒指每日高低位點數,根據期間的高位至高位,分為3個周期,分別是1987至1997年(3968點至16820點)、1997至2007年(16820點至31958點),以及2007至2018年(31958點至33484點),再將以上3個10年周期的每日高低位點數,每周期約2,500日的數據輸入Excel,計算每個周期的標準差。

舉例在2007年至2018年,恒指平均點數是22193點,標準差為3,280,+1個標準差是25473(即22193+3280);-1個標準差是18913(即22193-3,280)。計算了±1個標準差(即18913至25473)後,可在「鐘形曲綫」內分析這些數據。將2007至2018年的恒指數據作常態分布(圖一),深紅色部分是±1個標準差,即18913至25473點,原來在過去這段時間,恒指在18913至25473點之間出現的機會率達68.2%,高於18913點的機會率達84%,換言之低於的機會率約16%。

說回之前計算好的各個周期標準差,1987至1997年標準差為3,620,1997至2007年為3,670,2007至2018年平均指數上升,但標準差反而下跌至3,280,「標準差細了,即是(近10年恒指)窄幅上落。」而各周期的恒指平均點數則持續向上,1987至1997年間恒指平均是6507點,1997至2007年間平均是13586點,較上一周期升109%;2007至2018年間平均是22193點,較上一周期升幅縮減至63%。林Sir又將各標準差除以平均值,3個周期依次是56%、27%及15%,數值愈來愈小。

以上3個周期標準差相若,平均點數向上,標準差除平均值則向下。林Sir根據這模式(Pattern)預測恒指下一個周期(2018至2027或2028年)在甚麼範圍。他說若下一個10年周期的標準差與歷來相若,估計為3,500點;參考到恒指平均點數的升幅持續減少,若預測較上一周期的22193點升35%,估計平均點數為30000點。


根據以上估算,+1個標準差是33500(即30000+3,500);-1個標準差是26500(即30000-3,500)。即是說,林Sir估計下一個周期,恒指有68.2%的機會率在26500至33500點之間。

進一步計算±2個標準差的話,+2個標準差是37000(即30000+3,500+3,500);-2個標準差是23000(即30000-3,500-3,500)。由於±2個標準差在「鐘形曲綫」上的範圍高達95.4%,恒指在23000至37000點間的機會率達95.4%。

考慮到整個「鐘形曲綫」的範圍,林Sir相信恒指下一個周期,保守估計最高可達42000點,最懷情況至21000點。「今次升得(較過往)少,跌幅應不會有五六成,會否跌到14000點,我覺得好微。」再加上對上一輪升市,很大程度是由內地資金透過「港股通」買港股所帶動,內地投資者買港股的平均價為25000點,林Sir相信他們在這水平持貨較重,不會隨便蝕讓,令恒指跌得更深。

林Sir將下一個周期估算的恒指點數,放到「鐘形曲綫」上(圖二)。-1個標準差是26500點,意味着恒指在這個點數以上的分布率高達84%,亦即恒指在未來10年有84%的日子高於26500點,經過一年的調整,往後應大部分時間企穩在26500點以上。「平均在26500點入市,估計未來10年勝算超過84%!」


因此近期恒指低至25000點水平,林Sir已呼籲學生入市買股票,建議學生「25000點買住至少一半(倉位)先」,他自己也身體力行,愈跌愈買,低見23500點會入足十成,一旦低見21000點,更會動用備用資金或出售債券買股票。

Source : i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