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發展:受孕。先天的基因組合與環境影響因子開始產生互動。基本的身體結構與器官形成。腦部快速發育。身體的成長為生命周期中最快速的時期。成胎以後開始有聽覺,並能夠對感覺刺激做出反應。極易在環境影響下受傷害。
- 認知發展:學習與記憶之能力在胎兒階段已開始顯現。
- 心理社會發展:胎兒可對母親的聲音做出反應。
二、嬰幼兒期(出生至3歲)
- 生理發展:所有的感覺從出生開始便以不同的程度運作。腦部的成長日趨複雜,且對環境的影響具高度敏感性。身體的生長與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相當迅速。
- 認知發展:在出生後幾個星期,學習與記憶之能力便已顯現出來。在兩歲前發展出使用符號與解決問題之能力。理解力與使用語言的能力快速發展。
- 心理社會發展:形成對父母或其他人的依戀亦同時發展出自我意識。開始從依賴轉變為獨立自主。對其他兒童之興趣增高。
三、兒童早期(3至6歲)
- 生理發展:成長穩定而持續;體型變得較細長,比例上也較近似於成人。食慾減弱,普遍有睡眠問題。顯現出手的技能;小肌肉的與大肌肉的運動技能增進,力氣也增強。
- 認知發展:思考較自我中心,但對他人觀點的理解逐漸成長。認知能力仍不成熟,存在某些較不合邏輯之觀念。記憶與語言能力增進。智力變得更有預測性。
- 心理社會發展:獨立、自我控制、自我照顧的能力增加。發展出性別認同。遊戲更具想像力、創造力及社會性。家庭仍是社會生活的重心,但其他孩子的角色變得更重要。
四、兒童中期(6至12歲)
- 生理發展:成長減緩。力量與運動技能增進。健康狀況普遍良好。
- 認知發展:自我中心思考減弱,開始能做邏輯思考,但大部分為具體的思考。記憶與語言能力增進。認知的進步提高了由正式教育受益的能力。
- 心理社會發展:自我概念發展,影響自尊的形成。同伴成為生活重心。
五、青年期(12至20歲)
- 生理發展:身體改變迅速、明顯。達到生殖成熟。主要的健康危機來自於行為問題,如飲食問題與吸毒。
- 認知發展:發展出抽象思考與運用科學推理的能力。不成熟的思考方式仍殘存在某些態度與行為中。教育之重點在於為將來之升學或就業做準備。
- 心理社會發展:尋求認同感(包括性認同)成為重心。親子關係的發展。同儕團體有助於發展並測試自我概念,但也可能產生反社會的影響力。
六、成年早期(20至40歲)
- 生理發展:身體健康處於顛峰,而後逐漸下降。生活習性影響了健康。
- 認知發展:認知能力與道德判斷更為複雜。做教育與職業的選擇。
- 心理社會發展:人格特質與風格變得相對穩定。對親密關係做出了決定。大多數人結了婚,並當了父母。
七、成年中期(中年期,40至65歲)
- 生理發展:身體健康、活力、精力出現某些衰退。女性經歷更年期。
- 認知發展:智慧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高,但創新能力下降。有些人達到事業成就和賺錢能力的顛峰,有些人則出現「心力耗竭」。
- 心理社會發展:對時間的看法改為「還有多少日子」。追尋人生的意義成為重心。可能會出現「中年危機」。照顧子女與年老父母的雙重責任可能帶來壓力。兒女的長成離去形成「空巢期」。
八、成年晚期(老年期,65歲以上)
- 生理發展:大多數的人仍是健康、活躍的,但健康狀況與身體能力多少有些衰退。反應時間變慢影響了某些面向的機能運作。
- 認知發展:大多數人在心智上仍是靈敏的。某方面的智力與記憶力有些衰減,但大多數人能夠找到彌補的方式。
- 心理社會發展:退休帶來更多閒暇,但收入減少。需調適多方面的失落(身體機能衰退、失去所愛的人)。尋找生命的意義以面對接近的死亡。